辽细辛_中国供销集团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
微信扫一扫
1
 重要通知

中药材

辽细辛

发布时间:2015-05-30         


14333838456403.jpg

 

辽 细 辛

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

别称:万病草、细参、烟袋锅花、东北细辛

一、概述

(一)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直径约3毫米,根细长,直径约1毫米。叶卵状心形或近肾形,长4-9厘米,宽5-13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心形,两侧裂片长3-4厘米,宽4-5厘米,顶端圆形,叶面在脉上有毛,有时被疏生短毛,叶背毛较密;芽苞叶近圆形,长约8毫米。花紫棕色,稀紫绿色;花梗长3-5厘米,花期在顶部成直角弯曲,果期直立;花被管壶状或半球状,直径约1厘米,喉部稍缢缩,内壁有纵行脊皱,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长约7毫米,宽约9毫米,由基部向外反折,贴靠于花被管上;雄蕊着生于子房中部,花丝常较花药稍短,药隔不伸出;子房半下位或几近上位,近球形,花柱6,顶端2裂,柱头侧生。果半球状,长约10毫米,直径约12毫米。花期5月。

(二)生物学特性

辽细辛一般在6月底开始产新,生长习性喜阴,怕强光。要求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湿润。野生细辛多生于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下及灌丛、林缘、山间湿地。山坡疏林中也有生长。家种细辛多采用移栽和直播两种。移栽采用野生苗或人工育苗,在山坡林下或有遮阴设备的田地里移栽,一般三年后便可采收。直播的需要4-5年后便可采收,但生产上为了收种子,一般延长生产年限采收,约为6-8年。直播需用鲜种子,干种子不能出芽,鲜种子出苗率可达90%以上,一般7月初播种,。细辛一般亩产200-300公斤,生长年限长的高产田最多亩产量可达500公斤以上。

辽细辛生长周期较长,一旦生产遭到破坏则需要多年才能恢复,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价格,但高价时野生品可以应急。“细辛不过钱”,配方用量较小,厂家投料单一,市场销路比较困难,但容易存放。辽细辛曾因生产长期停滞在2000年出现过百元高价(全棵),高峰过后至今,市场价格多维持在30-40元之间,长期行情低迷可能影响生产,需要进一步监测调查,从长期而言,辽细辛可能有上升趋势。

(三)生态环境分布:1.生于林下坡地或山沟阴湿而肥沃的地上。2.生于林下阴湿腐殖质土中。3.生于林下及山沟阴湿地。

二、分布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及山西、陕西及山东、河南等地。2.分布于陕西、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3.分布于辽宁。

三、加工方法

细辛的采收与加工也颇为讲究。夏季6 ~ 7 月果熟期,连根挖去全草,除去泥土,置阴凉通风处阴干。不宜日晒和水洗,以免挥发性成分含量降低而影响疗效。取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晾,段,晾干,为“细辛段”。

四、药材性状

(一)药材性状

常卷曲成团。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具短分枝,长1~10cm,直径O.2~O.4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O.2~O.3cm,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cm,直径O.1cm;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二)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部分残存。皮层宽,有众多油细胞散在;外皮层细胞1列,类长方形,木栓化并微木化;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点。中柱鞘细胞1~2层,初生木质部2~4原型。韧皮部束中央可见1~3个明显较其周围韧皮部细胞大的薄壁细胞,但其长径显著小于最大导管直径,或者韧皮部中无明显的大型薄壁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三)伪品及易混品

因细辛的珍贵和其产量低市场上出现了伪品和易混品。常被不法商贩所用的“杜衡和大花细辛”,杜衡又称“马辛”“马蹄香”,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干燥全草。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在当地做土细辛使用。常卷曲成团。根茎呈圆柱形,长约1cm,表面浅棕色或灰黄色,粗糙,有多数环节,下部生有多数的根。根长可达7cm。直径1 ~ 2cm。表面灰白色或淡棕色,有细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叶灰绿色,多皱缩,完整叶片呈宽心形或肾心形,长和宽各为3 ~ 8cm,先端钝圆,基部心形,叶柄长3 ~ 15cm,花多见,1 ~ 2 朵腋生,多皱缩,暗紫色。气芳香,味辛。

大花细辛为同属植物大花细辛的带根全草。根茎粗壮,直或弧形弯曲,长5 ~ 10cm,粗3 ~ 4cm。外表棕灰色或淡棕褐色,有多数环节,顶端残留皱缩的叶基或干缩的叶片,下部具少数细须根, 皱纹不明显。断面粉白色,叶片皱缩,质脆,呈枯绿色或枯褐棕色;完整叶片,呈心脏形,表面有花斑;叶柄细长,紫褐色。气微香。味辛;性温。

(四)主要药用部位

1、传统细辛的药用部位是根。

2、细辛的传统采集季节应在初春二月或仲秋八月。

3、在细辛的传统加工方法中, 要除去非药用部位地上部分(即“ 苗” 、“ 叶” )和根头部的根茎(即“ 头节” 、“ 头子” 、“芦头” )。

4、历代医家的经验处方中所用的细辛均是根部入药。

五、检查

杂质 包括根系中夹带的泥沙不得超过2%。(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 A)

水分 小于10.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 H第三法)

总灰分 小于8.0%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 K)

酸不溶性灰分 小于0.5%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 K)

浸出物 不得少于9.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 A)

马兜铃酸I限量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O.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马兜铃酸I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10 30~34 70~66

10~18 34~35 66~65

18~20 35~45 65~55

20~30 45 55

30~31 45~53 55~47

31~35 53 47

35~40 53~100 47~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马兜铃酸I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O.2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中粉约O.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马兜铃酸I(C17H1107N)不得过0.001%。

六、含量测定

含量要求

挥发油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

细辛脂素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检测波长为287nm。理论板数按细辛脂素峰计算应不低于lO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20 50 50

20~26 50→100 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细辛脂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O.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40kHz)4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细辛脂素(C17H1107)不得少于O.050%。

七、商品规格标准

(一)野生

商品常蜷缩成团。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 具短分枝, 长1~10cm, 直径0.2~0.4cm。表面灰棕色, 有环形的节, 节间距约0.2~0.3cm; 分枝顶端有碗状茎痕。根细长, 密生节上, 长10~ 20cm,直径不足0.1cm ; 表面灰黄色, 平滑或微有纵皱纹, 有须根。质脆,折断面黄白色。基生叶1~3 片, 具长柄, 完整的叶片心形至肾状心形, 全缘, 先端急尖, 基部深心形,长4~10cm , 宽6~12cm, 表面淡绿色。有的带有花果。花多已皱缩, 钟形, 暗紫色; 蒴果半球形。气辛香, 味辛辣, 麻舌。

(二)家种

载培品的根茎多分枝, 长5~15cm , 直径0.2~0.6cm , 须根较野生品粗长而均匀, 须毛少, 由于根茎相互纠缠生长, 花较少, 叶片甚多。辛辣味比野生品要淡。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

北细辛规格标准:

野生:

统货:干货。呈顺长卷曲状。根茎多节,须根细,须毛多,土黄色或灰褐色。叶片心形,先端急尖,小而薄,灰绿色,叶柄细长,花蕾较多,暗紫色。有浓香气,味辛辣。无泥土、杂质、霉变。 z &P1C,n)

家种:

统货:干货。呈顺长卷曲状。根茎多节,须根较粗长均匀,须毛少,土黄色或灰褐色。叶片心形,大而厚,黄绿色,叶柄粗短,花蕾较少,暗紫色。有浓香气,味辛辣。无泥土、杂质、霉变。 :sK4mRF

备注:

细辛规格系按《药典》收载的品种制订的。

1.北细辛习称辽细辛,指东北三省所产的细辛,(包括汉城细辛)叶柄有毛。

2.华细辛指陕西华限所产的细辛。

3.北细辛野生变家种后植株和产品有差异,故以家种和野生分规格。

八、辽细辛产地信息

细辛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亦有少量栽培。北细辛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汉城细辛主要分布于辽宁、青林东部;华细辛主要分市于陕西、河南、四川、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北细辛主产于吉林珲春、延吉、汪清、长白、浑江、抚松、靖宇、安图、敦化、柳河、通化、集安、桦甸、蛟河、水吉、舒兰、九台、双阳、伊通;辽宁新宾、桓仁、宽甸、凤城、丹东、岫岩、本溪、清原、抚顺、辽阳、西丰;黑龙江五常、阿城、尚志、延寿、方正、依兰、宁安、勃利、七台河。汉城细辛主产于辽宁宽甸、凤城、桓仁及吉林临江。华细辛主产于陕西陇县、镇安、宁陕、岚皋、南郑;河南太行山、大别山、伏牛山一带;四川广元、万县;湖北宜昌、襄阳、郧阳、鄂西、黄岗、咸宁;湖南常宁、武风、安化、新化、衡阳、平江、龙山;安徽萸山、安庆等地。以东北地区所产称为“辽细辛”,为地道产品。

北细辛、汉城细辛习称辽细辛;华细辛称细辛。北细辛主产于东北,销全国并出口。汉城细辛主产于吉林省、辽宁省,产量很小。华细辛主产于陕西省、四川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等地亦产,多自产自销。通常以东北产者质优,华细辛以陕西省华阴产者佳。

少数地区尚以下列各种作细辛使用,一般称为土细辛。 ①杜衡的根茎及根,亦称马辛,使用于江苏、浙江等地。参见"杜衡"条。 ②大花细辛的根茎及根,使用于四川等地。参见"花脸细辛"条。 ③花叶细辛的根茎及根,使用于广东、广西等地。 ④圆叶细辛的根茎及根,使用于广西。 ⑤盆草细辛(又名:毛细辛)及双叶细辛的全草,使用于四川、陕西。 ⑥长花细辛的根茎及根,使用于陕西,参见"黄细辛"条。 ⑦茨菇叶细辛的带根全草,使用于湖北、广西,参见"苕叶细辛"条。 ⑧金耳环的全草,使用于广西,参见"金耳环"条。

九、辽细辛价格走势

辽细辛主产于辽宁的新宾、桓仁、本溪,其野生资源逐渐很少,主要货量来自家种生产。细辛的高价出现在2000年左右,其统货价格达到70元/kg左右,随后由于种植面积扩大,价格出现下滑,07年价格降到18元/kg左右,之后价格出现小幅回升,近几年,由于细辛低价,种植户的生产兴趣已经不浓,据调查,2008年统货上涨至34-48元/kg,2010年上涨至38-62元/kg,2012年上涨至70-90元/kg,2013年已攀升至66-115元/kg,据一些市场人士预测,辽细辛后市价格在2013年年末或2014年可能会上涨至130-150元/kg,2015-2016年上涨至160-180元/kg,如此看来,辽细辛已经走出价格低谷。

十、辽细辛贮藏与养护

移栽田生长3-5年,直播地生长5-6采收。9月中旬挖出全部根系,去掉泥土,每1-2kg捆成1把,放阴凉处阴干后打包入库。除净杂质,晾干。

十一、辽细辛发展和现状

产销回顾( 1970 ~ 2011 年)

①起步期( 1970 ~ 1980 年)

20 世纪80 年代之前,市场上所用的细辛来源于野生。由于产区连续几十年的地毯式的滥采乱挖、加之产区采伐林木、放牧牲畜、修路开矿、建厂建房等行为,极大地破坏了细辛的生长环境,导致野生资源日趋枯竭,产量大幅度直线下滑,供需缺口加大。为满足市场需求,1970 年辽宁省开始细辛野生变家种的试验,当时试种面积只有4 ~ 5 hm2,产量仅为9 ~ 10 t 左右。试种成功后,波及到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1980 年起步后期,东北三省细辛人工栽培面积已达到150 ~ 160hm2,产量上升至200 ~ 350 t 左右,面积和产量是起步当年( 1970 年) 的30倍。

②发展期( 1981 ~ 2000 年)

1981 ~ 1990 年细辛市场供不应求,市价随之大幅上涨,由起步期的3 ~ 5 元,暴涨至70 ~ 80 元,极大地刺激产区广大药农种植细辛的积极性,1991年种植面积增加至350 ~ 400 hm2,产量暴增至800 t左右。1998 ~ 2000 年国际市场急需大量细辛用于化工、室内涂料,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价格暴涨至160 ~ 180元。

③调减期( 2001 ~ 2004 年)

“物极必反”。东北产区盲目扩大细辛种植面积,最终导致市场严重过剩,在地产量与库存量呈暴满之势,加之国际市场风云突变,峰回路转,用量降至冰点,细辛市场跌入谷底,价格一泻千里,由发展期的160 ~ 180 元骤降至20 ~ 28 元,降幅高达7 倍。细辛市场突变让药农和药商在经济上蒙受了极大损失。产地广大药农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对种植面积进行连续几年的大量调减,许多药农弃种或减种,减幅达到40% 以上,产量( 含在地产量) 由750 ~ 800 t 下降至500 ~ 600 t,为细辛走出低谷奠定了基础。

④恢复期( 2005 ~ 2009 年)

产区在做了大量调减后,本期继续进行种植调减,并实行“订单农业”,力求产量与市场对接,种植户与药厂签订“农业订单”。调减工作初见成效,种植面积再减20%,细辛市场开始恢复元气。产销基本平衡,产量与销量缓慢增加,产量增至600~ 700,价格小幅上涨,2006 年上涨至35 ~ 38 元,2008 ~ 2009 年再涨至34 ~ 42 元。

⑤稳升期( 2010 ~ 2011 年)

产区历经10 年的调减,成效凸显,细辛生产基本走向理性轨道,药农生产看市场需求,不再盲目扩种,在地面积大量减少,各地库存已消化大半,市场销势活跃,有药厂、药商开始求购大货,需求增加,购销两旺,为满足市场需求,产量已基本恢复到发展期的800 t( 见下表) 左右,且出现供需略有缺口之势,加之多年的物价、工值大幅上涨,细辛生产与加工成本节节提高。这些利好因素拉升价格持续上涨,2010 年上涨至38 ~ 62 元,2011 年再涨至70 ~ 90 元。到2011 年,细辛市场已跃出谷底,开始进入上行通道,再次引起药商与药农的关注。

1970 ~ 2014 年细辛产量变化一览表:

年份/年

产量/t

年份/年

产量/t

1970~1980

200~350

2001~2004

500~600

1981~1991

350~800

2005~2009

600~700

1992~1996

750~800

2010~2012

700~800

1997~2000

750~800

2013~2014

500(预测)

产销现状( 2012 年)

①总体趋势

主产区在地面积连年减少,2012 年采挖量下降,各地库存薄弱,后继乏力;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求量继续增加,市场出现缺口,销势显活,购销趋旺,价格持续上涨,涨幅较大。

②采挖量下降

细辛生产周期约为4 ~ 6 年( 从育苗移栽到产出商品) ,2012 年的采挖量是2006 年调减期种下的,因此采挖量较2009 ~ 2011 年生产年度减少约20%左右。

③需求量上升

2012 年国家出台多项利好政策,鼓励和扶持中医药发展,药厂生产经营资金得以保证,有足够资金采购中药材,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药品,细辛用量开始上升,不少药厂采购大货备料,一些小药厂也积极进货,批量成交增加,加之医疗单位用药以及资金大户囤积等也促使细辛销量上升。

④库存空虚

产区生产调减,导致细辛产量大幅减少,各类用户为保证生产经营均在连年吃库存,存货消化加快,库存量大幅减少,2011 ~ 2012 年库存较上一个生产周期下降50% 以上。据来自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成都荷花池、哈尔滨三棵树等药材市场的库存信息表明,库存已呈空虚之势,存量多则5 ~ 10 t。到笔者发稿时,产区产新后已无大货供应药材市场,更使库存雪上加霜。

⑤价格连年上涨

细辛价格连年上涨主要是以下因素助推的结果:野生细辛已趋枯竭濒危,近年少见或不见野生品入市; 家种细辛发展滞后,产区多见减种或弃种者,少见大规模种植; 库存薄弱,日趋空虚,一些药市库存见底,后继无力; 市场需求升温,供需出现缺口,2011 ~ 2012 年有多商关注后市,不断吸货; 在国家大量出台利好新政的推动下,国家基本药物招标中标企业,已进入正常生产经营,大中型企业备料积极,有足够资金入市采购大货,国家帮助小企业解决资金匮乏难题,走出困境,保证了原料供应,细辛用量增加; 主产区持续10 多年的调减,在地面积锐减,药农弃种或少种者增加; 全国物价、工值连年大幅上涨带动细辛用地、生产、加工、运输、包装等成本同步上涨,涨幅已逾50%。( 见下表)

表 2001 ~ 2012 年细辛价格( 均价) 变化一览表

年份/年

单价 (元/kg)

年份/年

单价 (元/kg)

2001

20

2007

39

2002

22

2008

40

2003

26

2009

42

2004

28

2010

62

2005

35

2011

90

2006

38

2012

115

从表中看到,2001 ~ 2009 年细辛价格每年都在缓慢上涨,但涨幅较少,年递增只有3 ~ 6 元左右。2010 年是细辛价格的分水岭,价格涨幅高企,涨幅在20 ~ 30 元之间,充分说明产量减少,供需出现缺口,有商入手大货,产销活跃,为2012 年之后的几年行情上涨铺平道路。值得提及的是在2010 ~2012 年北细辛( 辽细辛、汉城细辛) 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下,华细辛的价格也在大幅上涨。有关资料显示,2009 年华细辛市价为14 元,2010 ~ 2011 年上涨至21 元,2012 年再涨至30 元,其后市仍有上行空间。

后市趋势( 2013 ~ 2016 年) 分析

纵观细辛的产销历史及其现状,分析细辛后市( 2013 ~ 2016 年) 的走势: 市场将沿着细辛2010 ~2012 年逐步上行的轨道连续攀升,价格持续上涨,且进入第二轮价格上涨周期。价格上涨将成定局。主要依据是: 野生资源日趋枯竭,近年产区少见或不见细辛踪迹,接近濒危,国家将其列入三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药材品种,后市不可能有野生细辛上市; 细辛家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如: 产区少人或无人种植,用地受限,生产周期长达4 ~ 6 年,市场有风险等) ,发展缓慢,后市不可能扩大生产规模,产量且有下降趋势; 倘若2012 年开始大面积种植,也只能在2016 ~ 2018 年见效,“远水不解近渴”后援无力,市场将成“无米之炊”; 随着我国医药企业的科技创新,以细辛为原料生产新药和传统中成药的品种( 规格) 将有增无减,所用细辛数量将与日俱增,( 估算用量将由2012 年的1 100 t 增至2016年的1 500 t) ,但细辛产量只减不增,加大了供需缺口,供需缺口将由2012 年的300 t 扩大至500 t,供需矛盾加剧,短期难以缓解; 国家将在医改中不断出台新政,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企业,各类型医药企业对细辛的用量也将同步增长; 各地库存空虚,产地无货补充; 全国物价工值上涨,导致细辛生产经营成本逐年增高。市场资深人士认为,细辛后市走势将持续坚挺,产销两旺,价格继续上涨将成不争的事实,2013 ~2014 年细辛和华细辛价格将分别上涨至130 ~ 150 元和60 ~ 80 元; 2015 ~ 2016 年分别上涨至160 ~ 180元和80 ~ 100 元。

十二、辽细辛林间生产模式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辽东山区的细辛,因其质量好、药效高而居细辛属植物中的上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素有“辽细辛”之称。然而,山多地少是制约辽细辛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使“辽细辛”这一道地名贵药材资源得到有序开发和利用,我们结合林权到户、自主经营林地经济政策,充分利用林

间空地进行栽植,为辽细辛可持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植被的选择与整地

林地的坡度应小于20 度,坡向以阴坡或东、西向半阳半阴为宜,植被树种多为柞树、刺槐树、色树等为主的阔叶林或混交林的疏林地,树木透光度50~60%,土壤腐殖层较厚,PH 值偏酸至中性。清除林下杂草及灌木,刨深20cm,最好隔年整地,利于诱导杂草萌发并清除。

(二)作床与施肥

顺山坡作床,床宽随空地而定,一般1.2cm,高15~20cm,作业道宽40~50cm,每隔30m 留3~5m 宽植被串带,结合作床,每亩施腐熟的猪圈粪、羊粪等农家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100kg,草木灰25kg,撒入床内搅拌均匀,与床土充分混合。

(三)育苗

采收的果在室内困2~3 天,然后搓碎果皮,洗净果肉,捞出阴晾至散落即可播种,短期不播,可沙藏处理,但此种必须八月末前播完,否则降低芽率。采用等距宽幅条播,用木板压印深2cm,幅宽、间距6cm,覆土2cm 并镇压,每亩播量13~15kg。播前床面用辛硫磷500 倍液喷洒,播后床面覆盖青稞、树叶,盖严盖实,以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板结和雨水冲刷。

(四)移栽

移栽二、三年生苗为好,春夏秋三季均可移栽,以秋栽较好,春栽五月上旬栽完,夏栽选阴雨天进行,秋栽时间九月末至上冻前。辽东地区多采取条栽方法,即在床面横开10cm 深沟,按行距20cm,株距5~7cm,每埯2~3 株,芽苞与床面相距4~5cm 并覆土,亩栽4~5 万株。栽时根须要伸展开呈扇形,覆土深浅要一致,栽后床面覆盖树叶、杂草,以不压苗为准。

(五)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播后翌年早春,细辛未出土前揭去覆盖物,提高地温以利出苗,若遇倒春寒低温年份,撤覆盖物时间顺延,防止冻拔出现死苗现象。六月初在行间撒1~3cm 厚落叶覆盖床面,防止床面径流,避免根外露,在此期间,床面杂草及时人工拔除。

2.调节光照

细辛属耐阴植物,林间透光率30~50%为宜。五月中旬要求遮光50%,六月中旬遮光70%,八月中旬恢复遮光50%。可结合林业抚育调节光照,采取疏枝、间伐、补植及互拉枝条等措施实施。

3.覆盖床面

春季细辛除草、松土、追肥后,随即用树叶在行间覆盖床面,厚度1~3cm 以不压叶片为准。

4.培土追肥

细辛根茎每年长一节,为防根外露,结合除草松土床面培土并整修床帮,每年秋季上冻前,床面压2~3cm 厚的细粪,翌年春拌入床土中细辛生长季节,三年生以上细辛五月上旬在行间开沟,每10㎡追尿素1kg 或磷酸二铵1kg,覆土后再覆盖床面。展叶期、开花期、果期分别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2%过磷酸钙水溶液一次。

(六)防病灭虫

辽东地区细辛生产上主要有二病二虫危害,尤其病害近些年为害更甚。

1.叶枯病

在叶片、叶柄、花果上染病,造成整个叶片枯死,损失率高达30~50%。低温、高湿、多雨的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一般五月上旬开始发病,6~7 月是病害盛发期。防治措施(1)种苗消毒。用50%速克灵800 倍液浸种苗4 小时。(2)清理田园卫生。秋季植株枯萎后,及时清除床面上的病残体,集中田外烧毁或深埋。(3)土壤消毒。春季出土前,用50%代森铵水剂400 倍液进行床面杀菌。(4)50%速克灵1000 倍、50%扑海因800 倍、50%万霉灵600 倍等药剂,从发病初期,每隔7~10 天一次,需喷多次。

2.黑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叶片穿孔枯死脱落,东北该病五月中旬始发,7~8 月为盛发期,高温多湿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防治措施(1)种子消毒。用50%代森锰锌1000 倍液浸种24 小时。(2)床面消毒。早春用1%硫酸铜对苗床进行全面喷洒。(3)化学防治。细辛出苗展叶初期开始喷药,选用50%代森锰锌800 倍液、80%大生600 倍液、咪唑霉400 倍液、1:1:120 波尔多液,每隔7~10 天喷药一次,视病情喷3~5 次。

3.虫害

春季出土前,撤覆盖物后,结合松土亩拌入2kg 辛硫磷或用毒谷防治地下害虫,六月中下旬用80%敌百虫1000 倍液喷施叶片防治黑毛虫。

十三、辽细辛价值

(一)药用价值

1. 细辛味辛,性湿。有小毒。归心、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等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痰饮咳嗽、风湿关节痛、胸满肋痛、眼球疼痛,牙痛、鼻塞鼻渊、由咽炎引起的咽下困难、慢性胃炎、由鼻粘膜发炎所引起的嗅觉消失等症。

2.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细辛含挥发油,油中主含甲基丁香油酚,另含细辛醚、榄香素、黄樟醚,N—异丁基十二碳四烯胺及消旋去甲乌药碱等。分别具有解热、抗炎、镇静、抗惊厥及局麻作用; 还有抑菌、强心、抗休克、扩张血管、改善呼吸、松弛平滑肌、增强脂代谢及升高血糖、调节血压等广泛作用。

(二)应用范围

由于细辛含挥发油( 含量不少于2% ml /g) ,甲基丁香油酚具有气辛香、味辛辣的特点以及其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独特疗效,决定了细辛的应用范围广泛,在以下几个领域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1、中成药我国多家制药企业以细辛为主要原料,开发了约100 ~ 200 种( 规格) 的中成药( 丸、胶囊、颗粒、丹、油、酊、膏、剂等) ,主要品种有:止咳化痰丸、正天丸、江南度世丸、醒脑再造丸( 胶囊) 、安荣散、泻肝柴胡散、白芷散、参芪十一味颗粒、灵脂丹、避瘟丹、大神效、活络丹、跌打万花油、虎骨熊油膏、护齿膏、筋骨宁擦剂、蟾马正痛酊等。另外,我国部分制药企业利用细辛具有气辛香、味辛辣的特殊功效,在科技创新中开发了不少通窍、止痛、祛风、散寒、温肺化饮的新药,投入市场后颇受消费者青睐。部分品种供不应求。

2、中药饮片中药饮片GMP 认证企业开发生产了以细辛为主要原料的中药饮片,主要规格有精包装、小包装、颗粒饮片等,成为市场畅销品种。

3、化工产品我国许多化工日用企业利用细辛独特的香辛味、大量加工制作花露水、牙膏、香皂、卫生香、卫生球、防蚊卫生油等一系列产品,所用细辛原料每年递增10%左右。

4、兽药我国多家兽药厂利用细辛生产兽药,用于畜禽治疗咳、喘、便秘诸症。

5、农药众多的农药生产企业以细辛为主要原料开发了新型的农药,用于生产杀虫剂、杀菌剂,效果明显,年用细辛递增15%左右。

6、家装行业我国诸多家装行业大量采用细辛生产具有防腐、除虫等作用的装饰涂料,广泛用于家装行业,产品已成为市场的抢手俏货,时有脱销断档。

7、方剂我国多家医疗单位在临床中将细辛用于处方、膏方; 广大城乡民众也将细辛用于验方、单方和偏方之中。

8、出口由于细辛中所含挥发油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被国际市场所看好,大量进口我国细辛用于开发生产防蚊驱虫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室内涂料,所需细辛逐年增长。细辛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重要商品之一。

(三)需求增加

由于细辛的特殊用途和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的独特疗效,从2000 年起至今,国内国际医药、兽药、农药、化工、家装等诸多市场对细辛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之势( 见表) 。

表:

年份/年

需求量/t

年份/年

需求量/t

2000

400

2007

700

2001

450

2008

700

2002

500

2009

700

2003

500

2010

800

2004

500

2011

900

2005

600

2012

1000~1100

2006

700

十四、细辛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与细辛药材GAP生产关系的探讨

中药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药材的现代化。所谓中药材的现代化即通过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 GAP) , 以提高中药材的质量与稳定性, 从而使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及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得以保证。作者认为, 发展中药材GAP 生产的科学前提有三, 一要保证种质优良, 二要确定适宜的生产环境, 三是要有系统而标准化的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规程( SOP 规程) 。而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即能为这三个科学前提的确立提供有力的支持。作者曾对细辛道地药材进行过系统研究, 下面就谈一下细辛道地药材系统研究的结论与细辛道地药材GAP生产的关键问题, 以供同行讨论。

1、细辛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是指包含有特定的产地, 特定的植物品种, 合理的栽培、加工、贮藏、经营等一系列符合祖国传统医药学理论, 且经过医学实践优良的药材品种[ 1] , 细辛道地药材是指产于东北的辽细辛( 包括北细辛A sar um heter otr op oides Fr. Schmidt var.mandshur icum ( Maxim. ) Kitag . 和汉城细辛A .sieboldii Miq. var. seoul ense Nakai) 和陕西华山附近的华细辛A . sieboldii Miq. ; 其中华细辛为历史上最早的细辛道地药材, 辽细辛为新兴品种, 是在用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道地药材。我们研究发现, 华细辛和辽细辛的药材质量明显优于细辛属Asar um的其他植物。即细辛道地药材具有客观实在性[ 2, 3] 。

2、细辛道地药材的形成模式

甄别道地药材的形成模式, 寻找主导因子是进一步弘扬道地药材优势, 发展道地药材生产的前提和关键。肖小河认为, 道地药材的形成模式有生境主导型、种质主导型、技术主导型、传媒主导型以及

多因子关联决定型[ 1] 。我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分析发现, 细辛道地药材的形成与种质、生态、地理条件、合理的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等多种因子有关, 其中种质是主导因子。即细辛道地药材的形成模式是以种质为主导的多因子关联决定型[ 2] 。

3、细辛道地药材GAP生产基地所用优良种质和地点的优选

既然种质是决定细辛道地药材质量的主导因子, 则优良种质的筛选成为搞好细辛GAP 栽培、发展细辛道地药材生产最关键的因素。经过系统的实验研究和产地考查, 作者认为, 将细辛道地药材的生产基地建在东北地区, 主要栽培用种选用辽细辛比较合适。

原因如下: 从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的含量来看, 辽细辛的挥发油含量较华细辛高[ 4] ; 挥发油中有致癌活性的黄樟醚含量辽细辛较华细辛低[ 5] ; 急性毒性辽细辛较华细辛小[ 2] 。从安全性和有效性来看辽细辛优于华细辛;辽细辛的野生资源保护较好, 可以保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辽细辛的植株较华细辛粗壮、产量高、抗逆性强; 东北地区自70 年代末即开始大规模栽培细辛, 药农栽培细辛的经验丰富;辽细辛的栽培技术研究较多, 现已有较成熟的栽培加工技术;东北地区气候较寒冷,病虫害较少, 可以少施或不施用农药, 药材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就比较易于解决; 东北地区土壤较肥沃, 可以少施或不施用化肥; 从而可以减少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东北地区是细辛的传统道地产区之一,辽细辛是传统细辛道地药材品种之一, 历史依据充分;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 在一些地区尚能找到大片未开垦的土地, 东北地区的大型农场也较多, 便于集中种植、集中管理, 药材的质量和生产的经济效益较有保障。需要引起注意的是, 东北地区多将北细辛和汉城细辛混栽; 也就是说辽细辛是北细辛和汉城细辛的混合物, 且两者的比例不一。这样细辛药材的质量稳定性就易受到影响。为此, 我们对东北地区不同产地的北细辛和汉城细辛药材进

行了比较研究, 从中筛选出了较为优良而纯正的种质, 以用于细辛药材的GAP基地。

4、影响细辛道地药材质量的生态环境因子分析

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作者认为, 生态环境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是药用植物因其适应性特点而产生获得性遗传的种内变异; 二是直接影响药用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从而影响到植物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道地药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往往使药用植物特别适宜于某些活性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形成和积累, 从而直接影

响到药材质量。为分析各环境因子对细辛道地药材质量的影响, 我们研究了各细辛道地产地的生态-地理因子数据, 发现在各环境因子中合适的土壤和光照条件对细辛道地药材的形成最重要[ 2] 。郁闭

度对细辛类药材的挥发油含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影响已有研究证实[ 7] 。我们对细辛道地药材与生境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做过相关分析, 结果发现, 在所研究的31 种元素中, 17 种元素呈正相关, 其中7种元素有较显著的相关性( P <0. 05, 土壤对细辛道地药材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8] 。总之, 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是细辛道地药材形成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 在各种环境因子中, 光照和土壤对细辛道地药材的形成是最重要的。在对药材质量和产地生境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我们优选出了适于细辛药材生产的最优生态因子指数。

5、优良种质的鉴别

作者运用薄层层析[ 9] 、细胞学[ 2] 、酶化学[ 1] 和DNA 指纹图谱技术[ 11] 为细辛道地药材的优良种质建立了多元鉴别体系。

6、采收加工与田间管理

细辛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挥发油。有研究表明,细辛道地药材的挥发油含量及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的含量随采收季节和生长年限的变化而不同[ 12] 。因此, 采收季节和生长年限的合理确定对药材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同时, 采收后合理的加工、贮藏方法( 如阴干、密闭存贮) 对保证细辛道地药材的质量也是必要的。我们在参阅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确立了规范化的生长年限、采收季节及采收加工、贮存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市售细辛道地药材中杂质的含量高达10% 左右[ 4] 。远高于药典1%的标准。我们发现, 杂质来源主要是根系中夹带的泥沙。如何在保证有效成分少散失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去掉泥沙是采收加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技术环节。细辛挥发油90%以上存在于根系中[ 4]。因此,如何提高根占全草重量的比例, 是田间管理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首页 |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意见反馈 | 分支机构
版权所有:中国供销集团 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541号网络产业大厦13,18层 电话:4008343777 传真:0411-39735353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号:辽B2-20130095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16001657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辽)-非经营性-2013-0009 辽公网安备 21029602000183号